提高能力,精准发力,助力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山西省机动车污染防治行业协会组织政策标准技术培训
今年以来,全省经过突出环境问题“清零”监督帮扶推进,大气环境质量取得积极进展,但由于O3和PM2.5影响,反弹时有发生。对此,山西省机动车污染防治行业协会发挥专家库智囊作用,与国家移动源污染控制技术工程实验室专家联合专题研究,经过大数据分析,车流量调研,单车测试实验,O3和PM2.5曲线规律比对,研判形成机理,提出治理对策,并于8月19日至21日,在临汾市尧都区举办全省机动车污染防治政策法规标准技术培训,提升社会力量攻坚认识,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力量推进大气污染攻坚的自觉行动,助力扭转大气污染治理面临的被动局面。
会上国家移动源污染控制技术工程实验室专家委员会委员四川大学陈耀强教授解析O3和PM2.5形成机理并提出治理对策。他指出O3产生要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VOCs(或CO)与NOx要发生碰撞;二是要有光照,二者缺一不可 。由于地表空间和空气中的N2和O2(79%的N2,21%的O2 )对VOCs、CO和NOx有很大的稀释和阻碍作用,单独排放VOCs(或CO),或者单独排放NOx,都发生不了碰撞,都产生不了O3。汽油车尾气的HC(VOCs),CO和NOx是一个排气管排放的,随时发生碰撞,在高温下产生O3,是城市O3的主要来源。PM2.5主要来源于汽油车在完成型式认证认定催化器的里程寿命和时间寿命后,长期不更换造成载体堵塞压力过高,致使发动机工作劣化产生大量污染物。据实验室测试,首次证实催化器过期的在用汽油车PM2.5的排放均很高,高达1690 μg/m3 ,更换催化器后PM2.5均均大幅度下降,HC,CO和NOx排放与新车的排放相当。据今年太原市空气质量数据分析,国控点位PM2.5和CO曲线走势相同,进一进步证明PM2.5和O3来与汽油车排放有关。陈耀强建议,太原市在短时间内大幅度减少PM2.5和O3污染,实现空气质量根本好转,应首先更换从2000年至今积累的排放超标90余万辆汽油车过期催化器。其次进入正常寿命到期的催化器按时更换,按汽油车保有量的20%计,每年应更换26万辆左右。同时进行柴油车、天然气公交车和工程机械的催化器、远程监控系统的加装和更换,大幅度降低机动车的排放,将使PM2.5下降20%,O3控制在100微克/立方米以内。
中国环境科学院机动车排气污染监控中心原室主任马海燕解读《大气污染防治法》、《机动车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以及环境保护部、公安部、国家认监委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排放检验加强机动车环境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国环规大气[2016]2号),进一步提高机动车污染防治结构、单位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进一步提升完成“十三五”规划和实现小康社会的使命感、紧迫感;进一步增强决胜大气污染攻坚战的自觉性。
国家机动车污染排放专家委员会专家、南京汽车质量监督检验鉴定试验所首席专家钱裕尧讲授《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GB18285-2018)、《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自由加速法及加载减速法)》(GB3847-2018)。
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高级专家郭晓明讲解《在用机动车排放检验信息系统及联网规范》、《环境信息网络建设规范》、《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技术规范》和2020年排放检验监督抽查主要内容。
来自全省生态环境部门机动车污染防治事业单位、机动车污染防治科研院所、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机动车污染维护治理机构等共计200余人参加会议。